Welcom To 欢迎来到中国权益保护网官方网站!
继承优秀传统 弘扬非遗文化 壶与火的升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9 



    范高明/文  人类自从有了火以后就彻底地改变了生存、生活和劳作等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崭新的面貌与变革。

中国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充分利用火的作用,将陶泥烧制出一件件、一套套用于生活、生产的实用陶器器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又拓展新的思维,将陶泥制作出新的手工工艺品,并在火的作用下使其得到升华,烧制出了一批批让人惊叹的让和世界瞩目的陶瓷艺术品。

董建民原是浙江省长兴县紫砂厂的厂长,与紫砂结缘了50多年,已成为浙江一位小有名气的紫砂制作大咖。说起长兴制陶烧制历史和改革开放后期得到快速发展的紫砂技艺文化,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对中国优秀传统烧制文化充满的一种自信和自豪。他说:“长兴的制陶兴于汉、盛于唐,自古就有‘千户烟灶万户丁’和‘南窑北陶’之说。至今还保留着好几处老窑址”。他表示,如今,人们仍然一辈一辈地继承着祖先们传承下来的紫陶制作、烧制等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并在此基础深入挖掘、创新和发扬光大。目前,仅用于烧制紫砂产品、陶器产品的窑炉也已经改了好几茬,从早期单一的龙窑烧制发展到煤窑烧制、电窑烧制再到液化气窑的烧制等等,这样一来,传统的烧制方式就逐步被先进和多形式的烧制方式所替代。但随着窑炉和烧制方法、方式的不断改进、改良,虽然成品率高,也越来越环保、越来越经济和高效,可烧制出来的产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就拿紫砂壶的烧制来说,原有木材烧制过程中的油烟气、煤烧产生的煤烟气和液化气的烧制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用老窑工的话说:传统的烧制,经过火的长时间高温熔炼,窑内件件紫砂泥性都会发生不同性质的“蝶变”,而且不可出现能雷同。一窑下来,紫砂作品可用“千变万化与巧夺天工、绝世经纶”来形容。而先进的窑炉炉温控制均匀,过去那种“千变万化”的场面就不见了。

一个紫砂壶的生丕泥料不经过火的“打磨”,就不能成为一件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紫砂艺术品是这样,陶瓷艺术品也是一样。虽然一把好的紫砂壶、陶瓷作品要经过大师们的精心设计、制作、绘画、雕刻,可这仅仅只能说一件作品完成了一半,任何泥性必须与火为‘伴’后,作品才能得到艺术般地升华,更加生动地彰显出泥性的艺术魅力,体现出大师级的绘画、书法、雕刻等等的艺术水平。长兴有着丰厚、优质的陶土资源,这里烧制出的紫砂壶有着‘色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的美誉,紫砂雕刻大师郑家统表示。

杨铎成是一位在紫砂、陶瓷等艺术制作方面的大师级老前辈,特别是对宣州窑的继承、研究和创新上,可称得上是重量级的贡献者。他表示:“火的温度不同,可以让紫砂泥、陶泥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改变,而且,随着摆放位置、高低等等的不同和火势大小,受烟气影响面大小等等原因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都不一样,在加上不同窑炉、不同烧制材料,不同烧制火候等因素,烧出来的作品也是变化万千、不会雷同”。但目前随着新科技的利用,窑炉烧制技术得到了较大程度改进,数字化、智能化的窑温控制拿窑温整体均衡,这样,就有效提高了产品出窑的成品效率和产品色泽基本的一致性。

董建民大师工作室,他拿出几把不同材料烧制的紫砂壶进行比较,第一把,明显是木材窑烧制的紫砂壶,看上去整个外表金属质感特别强力,“火”的表现力也就尤为强力。而且,因受火面积和烟气的不均匀,每把紫砂壶所呈现的颜色都存在较大差异。毫不夸张地说,仿佛就是一种“壶”与“火”的蝶变、升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有着“鬼爷神工”般的说法的艺术品。而用液化气烧制出来的壶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区别。他说,应为液化气窑炉采用了恒温和温度高低控制技术、火焰喷射也较为均匀等等,所以成品率高,没有太大的颜色差异,看起来就是活力不强,用内行话来说“没有火的息气”。

据董建民、郑家统介绍,改革开放后,长兴紫砂厂得到快速发展,许多优质紫砂矿土经过筛选、制作和与火的烧成,紫砂壶、紫砂杯、紫砂雕塑等等紫砂产品成为一件件让老外都爱不释手的艺术品。那时,大量紫砂产品出口,远销到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成为新时期“丝绸之路”的一个新新亮点。正因为长兴县政府对传统紫砂烧制技艺传承、保护的重视,2009年长兴紫砂技艺被列入湖州市第二批、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有效彰显了中华优秀的紫砂传统民族文化。